智投期权配资 全球AI产业风起云涌,如何发掘机会?
人工智能,是当下全球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时代主题,它不仅是概念,而是未来已来。
今天配文的这张人工智能主题图片,就是我用知名AI聊天机器人进行指令编辑完成的,用时仅用几秒钟。

除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经常用DeepSeek等AI软件进行搜索、整理工作,也会用一些智能翻译软件,较大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看到,近年来,从高精尖的实验室,到精细化生产的工厂,到商业办公室,到全球各大城市街头,到大众的手机、电脑之前,人工智能成为普通人也能方便应用的工具。
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过:“在你的生活周围寻找你了解公司的投资机会”,而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历史性渗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那么它会是好的投资机会吗?
全球AI产业风起云涌
业内数据显示,全球资本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这一行业成为当今对风投来说,极具投资吸引力的行业。
今年3月,OpenAI完成由头部机构领投的400亿美元融资,创私人融资轮次历史新高,估值达3000亿美元;Anthropic进行35亿美元E轮融资,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领投,投后估值升至615亿美元。
仅2025年第一季度,AI领域就吸引了约600亿至730亿美元资金,同比增长超100%。AI公司在第一季度获得的风险投资占比约58%,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强烈的“AI FOMO(害怕踏空)”心理。
而在AI产业的各个层面,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突破:
1、大模型领域:
大模型是AI领域目前很重要的环节,仅 OpenAI 和 Anthropic两家公司就吸纳了上半年约 60% 的 AI 领域风投资金。
GPT-4.5(代号Orion) 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发布,成为 OpenAI迄今最大的模型之一,主打无监督学习和创造力提升 。
DeepSeek R1借助推理能力与混合专家架构(MoE)在成本极低情况下与 OpenAI 竞争,并通过 arXiv 报告其出色性价比 。
大模型行业从传统大规模预训练转向依赖推理时的动态计算,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可显著节省算力与基础设施成本,可能影响未来数万亿资本支出 。
2、算力、基建领域:
Stargate LLC(OpenAI等组成)计划在2025–2029年间投入高达5000亿美元,建设至少10个美国数据中心 。
英国政府斥资17.5亿英镑成立国家级超算体系,目标提升全国AI科研与商业能力。
华为 CloudMatrix384 正式启用,搭载384颗Ascend910C芯片,突破对NVIDIA GPU依赖 。
在算力和基建领域,投资热潮仍在升温,一些领头企业继续强化对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的资本配置。
3、芯片、存储领域:
有机构预测,2025年,新一代AI芯片价值(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到2027年,乐观情形下,全球AI芯片市场将增长至4000亿美元。AI服务器将占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总服务器支出的近60%。(数据来源:德勤中国2025年发布的《技术趋势2025》)
2025年内存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900亿美元,预测2030年突破3000亿美元;尤其HBM(日益被AI主导)盈利与产能增长强劲 。据机构预测,HBM市场将在2030年前保持33%的年复合增长率,届时其营收将超过DRAM市场总营收的50%。(数据来源:Yole Group2025年发布的《Status of the Memory Industry 2025》)
某头部智能芯片公司于2025年GTC大会发布 Blackwell Ultra 系列芯片,性能比之前提升1.5倍,配合未来2026年和2027年的 Vera Rubin 与 Rubin Ultra 系统 。
总体来看,AI芯片、存储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AI总投资规模已达3158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飙升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9%。其中,中国AI市场增速尤为突出,领跑全球。
预计到2028年,中国AI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5.2%。在技术加速演进与资本持续涌入的双重驱动下,AI产业的商业化落地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力争把握科技产业强主线——“人工智能”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的参与热情同步升温:近一年全球 AI 龙头公司股价表现显著优于大盘,与此同时,AI 主题 ETF 及公募基金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产业的高专业门槛与快速迭代特性,使得借道专业投资工具成为更高效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聚焦AI产业机遇的主动管理型产品正成为布局核心载体,例如正在发行的——工银科技先锋混合发起式基金(代码:A类024052、C类024053),也成为个人投资者参与AI红利的优选工具。
一、产品定位:科技主题基金,人工智能是重要方向。
该基金定义的科技主题,是相关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或研发支出金额处于所属行业前三分之一。
投资目标: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深入挖掘本基金所界定的科技主题范围内的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该基金的投资框架:把握科技产业主线,寻找非线性机会。从有关信息看,该基金看好AI全产业链,包括AI相关半导体、基础设施、AI应用、模型、算力等,力争把握科技周期主线-人工智能。

二、基金经理:马丽娜聚焦科技成长,10年深耕科技行业研究和投资。
拟任基金经理马丽娜,是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经济学双学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
马丽娜2015年进入工银瑞信基金,从业10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科技产业研究和投资,是工银瑞信基金自行培养的基金经理。
从投资风格看,马丽娜是一位新锐科技成长选手,她擅长科技产业投资,结合产业研究布局成长空间大,竞争壁垒高的行业,力争获取产业成长回报。
在个股布局上,她关注公司成长速度和竞争格局,布局优质公司,力争获取长期收益。
截至目前,马丽娜管理三只基金,其中,托管行复核数据显示,工银新兴制造自2024年7月8日马丽娜任职以来,至2025年5月31日,累计收益率达43.11%,同期业绩基准收益为20.39%。
本次发行的工银科技先锋发起式基金,则是马丽娜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的最新落子。
三、投资理念:成熟的投资框架,力争做出中长期超额收益。
马丽娜作为工银瑞信基金一手培养的科技成长领域基金经理,其投资理念与方法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认知驱动投资,深耕科技行业。
马丽娜认为投资的本质是“认知世界的过程”,超额收益源于对行业和个股的超额认知。
她强调通过深度研究形成超越市场的洞察力,例如在半导体和AI领域,她对技术演进、产业链价值分配的深刻理解,使其管理的工银新兴制造基金在2024年表现出色。
凭借北大微电子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科背景,她十年如一日聚焦科技行业,拒绝盲目扩展能力圈。这种专注使其在半导体、AI等硬科技领域积累了扎实的产业认知,从而精准捕捉技术变革中的投资机会。
2、双维视角结合,动态选股三要素。
自上而下:优先选择成长空间大、竞争壁垒高的行业(如AI算力、半导体);
自下而上:筛选业绩增速快、估值弹性高且具备护城河的个股。
例如在AI投资中,她先锁定大模型技术演进方向,再推导至算力需求与应用落地节奏,最终锚定受益标的。
马丽娜的投资框架并非买赛道,而是通过深度价值发现,找到不同阶段下的产业阿尔法。她重视具体公司的竞争壁垒,高壁垒的公司,即使在产业增长放缓时,依然能够守住自身的盈利能力。
根据科技周期阶段调整选股侧重点:在选股中她主要会看三个要素:第一业绩增长高;第二估值有提升的弹性;第三有一定的竞争壁垒。
上行期:侧重业绩增长与估值弹性(如AI算力基建公司);下行期:聚焦竞争壁垒(如半导体设备龙头)。
3、 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优质企业。
依托成熟的投资框架,马丽娜投资目标致力于长期追求超额收益,力争相对科技行业指数或同类竞品中长期做出超额收益。
例如在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中,她持续布局设备与设计龙头,分享行业长期成长红利。
聚焦AI产业链
据了解,工银科技先锋混合发起式基金(代码:A类024052、C类024053)正在市场发行,而围绕基金拟投资的方向,我整理了一下马丽娜的近期公开观点:
马丽娜认为,科技行业的投资,核心的是要把握科技周期中的强主线,找到受益于产业趋势的个股。
新基金将聚焦于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优质公司,细分方向包括AI硬件中的半导体、硬件基础设施和AI应用中的软件、互联网娱乐、智能驾驶、机器人等。股票持仓将有0—50%的比例可投资于港股,港股包含科技互联网、智能驾驶、半导体等优质龙头企业。
马丽娜认为,本轮人工智能行情是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技术驱动行情,算力组织和应用落地,都会围绕着大模型的创新而展开。
新基金的投资看好两大方向:一是AI基础设施和AI半导体,二是AI应用。
随着大模型的能力提升和成本下降,未来3—5年将有更多AI应用逐步爆发,新基金将更多聚焦AI应用,希望抓住未来产业机遇,力争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最后做个总结,个人的观点,AI 是技术变革的“基础设施级机会”,类比电力、互联网、移动通信,展望未来,AI 将重塑各行各业, 是少有同时具备“爆发力 + 兑现性”的投资主题。AI主题的一大优势是:产业链完整,标的丰富,落地可量化。
而工银科技先锋是一只聚焦人工智能方向、定位清晰、进攻性较强的科技方向主动权益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长期深耕赛道、有成熟方法论,这样的产品或适合偏好科技股方向,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力较高的投资者。
免责声明:基金有风险,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注:工银新兴制造混合成立于2020.08.20,马丽娜自2024.07.08起参与管理,该基金A类份额2021—2024年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4.30%、-25.69%、-7.01%、50.2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5.23%、-17.65%、-2.00%、11.30%;基金净值增长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各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工银科技先锋混合发起式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如果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于权益类基金存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广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